一個實業家的故事

楊佩珊校長

筆者上月到內地作交流,參觀了一所內地民辦的企業。這一間企業的背後沒有國家的支助,有的卻是一個踏實的奮鬥故事。

故事的主人翁是上海能泰紡織品有限公司的徐金賜董事長。徐董事長出生農民,開初在國家企業內工作,但他並未有因安穩的生活而滿足。他放棄了安定,毅然離開國家企業去尋找他的創業夢。徐先生公司成立初期,公司裏只有3個成員,他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,為的就是自己的夢。15年前,徐先生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兩部份,一是以質為本的歐美亞地區業務,另一是以價為本的中東地區業務。徐先生憑他廣遠的目光,不求短暫的成功,放棄了1億多銷售的中東業務,繼而更專注在以質為本的歐亞美市,因此客戶的滿意度越來越高了,公司的發展更加有序了,也為公司創造了價值及建立持續性發展的策略。隨後公司不斷研發高仿絲綢的化纖面料的質量,提升設計及配搭,採用新的工藝、技術及設備,開發出很多高仿絲綢的化纖面料產品。在2008年金融危機,客戶在金融危機和原料價格上升的雙重影響下,損失越來越大,客戶也可能因此失去。徐先生轉危為機,考慮到客戶在原料價格上的問題,便主動把一款高仿絲綢化纖面料薦給美國的公司。客戶的品牌因此渡過了在這次金融風暴的難關,而公司不但沒有受到影響,反而因此穩定了客戶的來源及信心。此外,徐先生深明公司的成長和發展,同時也是員工的成長和發展。他致力讓員工對公司的歷史有自豪感,進而建立歸屬感,並為員工做好福利,為他們將來的發展創造條件。徐先生努力在公司營造一個正能量的工作環境,並鼓勵員工不斷超越自己,培養人才與公司共同成長。

徐先生的成功,是因為他擁有成功的管理態度及方法。當一個校長和一個實業家雖有所不同,但要領導學校邁向成功,其實兩者當中也有共通之處。徐先生的成功故事給我在教育管理上有以下四十字的啟發︰ 

放棄安定,尋找夢想, 
目光廣遠,不求短成, 
創新進取,不斷求新, 
轉危為機,以人為本, 
人才培養,共同成長。

現今社會的文化對教育工作者充滿挑戰及衝擊,一個成功的校長,必需跳出自己的安舒區,在這世紀洪流中,緊守自己心中的教育理念,不怕艱辛及困難去尋找自己的教育夢,就好像「五個小孩的校長」--呂校長一樣。要成為成功的校長,必需目光廣遠,洞悉國際及香港的教育發展及學生需要,為學生尋求最好的教育。我深信教育是一個長遠的過程,作為教育工作者或教育政策建立者,都不應只急於求取短暫的成果,總要有長遠的計劃及政策,有耐性地等待學生的成長及教育的改善。社會發展日新月異,校長及老師創新的思維及勇氣,正是為孩子提供更有效學習機會的元素。近年教育界中具爭議的議題或事件不少,例如︰佔中事件、國民教育、中史科,語文微調政策、尼國地震災難……等,教育工作者能否以學生的成長為本,把握機會轉危為機,化成學生學習的機遇,實是我們未來的一項大任務。要學校及學生持續成長及進步,團隊的培養及成長是不可缺少。奈何前線老師工作繁重,如何釋出空間給老師有效學習,再加上隨?學生人數減少,教師團隊的不穩定,「人才培養,共同成長」,也成了一個教育難題。

教育前路雖難行,但這四十字的啟發鞏固了我守護?這塊教育心田的決心。也渴望能與所有教育有心人分享,讓我們一同好好守讓這塊田。

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v10.32